Digital Trust –企業的強心針

互聯網的無邊界令企業與顧客的關係日趨緊密,當網絡世界中的商戶、服務、產品及交易不勝其數,而虛假資訊、網路陷阱及駭客攻擊等同時又充斥著網絡,隱私及資訊安全無疑已成為顧客篩選商戶的重要考量,到底企業如何才能從中脫穎而出,除了取得顧客的信任及支持外,又能永續安全及穩定的營運模式?數位信任(Digital Trust)便是其中一支企業可予以考慮的「強心針」。

參考國際電腦稽核協會(ISACA)的官方定義,數位信任為「對一數位生態系統內消費者與供應商之間的誠信關係、互動及交易的信心」。比如說,由服務供應者(如雲端供應商、銀行機構)對企業,以至企業對顧客的整條數位供應鏈中,都由對彼此的數位信任環環相扣。一般而言,對顧客構成數位信任的關鍵可從以下指標作衡量:

  1. 「品質」(企業的服務或產品品質是否合符顧客的期望?)
  2. 「準確性」(資訊是否定期更新、準確以及可用的?)
  3. 「隱私及安全」(顧客的資訊是否受保護及保密?)
  4. 「道德及誠信」(企業的行為是否合符道德及正直?)
  5. 「透明度及誠實」(顧客會否被告知收集個人資訊的用途及實際情況?)
  6. 「適應性」(企業的運作是否穩定或恢復程度是否高?)

企業擁有良好的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固然能夠提升顧客的信任度,但相比於傳統的品質安全或資訊安全管理,數位信任的實踐更見利於強化顧客與企業間的聯繫、從不同層面改善企業運營表現、減少觸犯資安或隱私法律風險等等。

然而,數位信任的定義、指標、實踐框架等概念較廣泛,現時亦沒有特定的監管機構及標準,企業在數位信任實踐、監管、評估或稽核上要如何執行?相信數位信任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一大機遇,同時亦是一大挑戰。

Theo Tam 

IT Consultant

More Updates

Further reading

量子計算技術與金融業

量子計算是一種基於量子力學原理的計算技術,能在同一時間處理多種可能性,極大提升計算速度和效率。傳統電腦需要數百萬年完成的運算,量子計算可能在數分鐘內完成。隨著技術領先國家在量子計算領域的突破,這項技術正逐漸從理論走向實用化,並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對各行各業產生重大影響,尤其是對依賴計算的金融業。 金融業高度依賴複雜的數學模型進行風險評估、投資組合優化及市場定價,而量子計算能快速解決傳統電腦難以處理的問題。例如,它能高效計算金融衍生品的價格模型、模擬市場波動並優化高維度投資策略。此外,量子計算能對海量市場數據進行即時分析,提取模式並預測市場走勢,為交易提供更精準的數據。同時,它能顯著提升演算法交易的效率,幫助機構在短時間內搶佔市場先機。對資產管理而言,量子計算能快速處理多變量的資產組合,找到收益與風險的最佳平衡點,協助投資者實現資本增值。  然而,科技的風險與機遇並存,量子計算也不例外。最大挑戰是傳統加密技術的脆弱性。目前金融機構廣泛採用的加密技術基於數學計算的複雜性,而量子計算能快速破解這些技術。一旦攻擊者利用量子計算破解加密密鑰,金融交易、用戶隱私與系統安全將面臨重大威脅。此外,金融業處理大量敏感數據,如客戶身份、交易記錄和資金流動,若量子計算被惡意使用,可能導致數據洩露或交易遭操控。  一項模擬測試顯示,擁有足夠強大量子電腦的攻擊者可在數分鐘內破解2048位RSA加密技術,從而竊取交易數據或篡改支付內容。這表明量子計算可能引發高額資金損失、影響客戶信任甚至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。因此,金融機構需提前採取措施應對量子計算的潛在威脅。  應對量子計算帶來的風險,金融機構應採取以下措施:首先,逐步替換現有的加密技術,採用抗量子加密演算法,這些技術不依賴傳統數學難題,能有效抵禦量子計算的威脅。其次,實施分層次的安全策略,包括數據分段加密、即時威脅偵測和縱深防禦,即便某一層加密被攻擊,仍能限制損害範圍,確保系統安全。最後,模擬量子攻擊場景並測試新型加密方案的有效性,確保在量子計算普及後能迅速切換到量子安全技術。  總之,量子計算的興起為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,但也伴隨著資訊安全的挑戰。傳統加密技術失效和數據隱私威脅是金融機構面臨的主要風險。然而,透過部署後量子加密技術和強化多層次防禦機制,金融業可有效降低量子計算的潛在風險。在量子時代真正來臨前,提前佈局是確保金融系統穩定、安全的關鍵。 尹展軒 Senior IT Consultant